2025年3月30日,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指导,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流产防治与优生优育分会主办,赣州安太妇产医院及妇产科网联合协办的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流产防治与优生优育分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赣州市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妇产科、中医药及优生优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中西医结合在流产防治、生殖健康及优生优育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临床实践及技术创新展开多元化、多维度的交流与探讨,为推动我国妇产医学与优生优育事业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持与实践指导。
妇产科网作为本次会议的媒体支持,全程报道会议盛况。本次会议线上参会人次及线下专家、学员共近3万人,超高人气充分印证了本次学术会议的前沿性和专业性,一起领略会议精彩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夏霁主持本次会议
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序曲,是时光赠与人间最温柔的诗行。当暖阳融尽残冬的凛冽,细雨润透沉睡的泥土,万物便以蓬勃之姿,向人间递上一封邀约的信笺。在这个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好时节,大家齐聚美丽的赣州,共同迎来了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流产防治与优生优育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此,向参加本次大会的各位领导、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赣州安太妇产医院名誉院长王建中教授致辞
邵辉博士:高龄女性反复种植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备孕期间要抑制炎症
日本英医院邵辉博士分析了现代社会难孕难育的现状及原因,指出随着中西医结合时代的到来,培养易孕体质已成为ART的重要部分。通过详实的数据图表,邵博士展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生育能力方面的显著效果,并介绍了日本英医院在推进统合医疗和功能医学体质调理方面的创新实践。研究显示,女性年龄增长与生育能力下降呈显著正相关,主要表现为卵子质量下降和染色体异常率上升,而优化子宫环境可有效提升妊娠成功率。邵博士特别强调,中药在生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安全性已获得国际广泛认可。从西医和中医双重视角,系统剖析了慢性子宫内膜炎、免疫异常、子宫内膜变薄、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等常见不孕病因的发病机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包括科学的饮食指导和运动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全面而实用的诊疗思路。
在"一座赣州城,万部宋代史"的文化底蕴中,第二届中西医结合流产防治与优生优育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万教授代表分会全体委员及会议承办方向百忙之中莅临的各位领导、嘉宾、各位同道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衷心感谢各位委员的鼎力支持、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以及合作企业的倾力相助。万教授表示,当前,我国面临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的重要挑战。国家高度重视生育促进工作,正通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本次研讨会聚焦流产防治与优生优育主题,搭建多学科融合的学术交流平台,传递医学前沿的学术成果,分享宝贵的诊疗经验与心得,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推动学科共同发展。最后,万教授衷心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愿各位与会专家在学术交流之余,领略赣南客家文化的独特韵味,感受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黄玲主任致辞
黄玲主任表示非常荣幸在红色故都、中医药文化名城赣州,与各位共同参加第二届中西医结合流产防治与优生优育学术研讨会,并向全体与会专家及会务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当前,生育健康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破解流产防治与优生优育难题,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期待通过本次会议促进中西医理论深度融合,探索安全有效、可推广的诊疗方案,构建多学科协作体系,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黄主任特别感谢赣州安泰妇产医院及中国妇产科网的大力支持,希望共同携手以仁心仁术守护生命健康,共同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创新发展!黄主任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也祝愿大家在赣州收获学术的启迪、合作的硕果与春天的美好。
于轩女士宣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流产防治与优生优育分会第一届增补委员名单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李大金教授就复发性流产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展开详细讲解,李教授指出妊娠是一种同种移植,强调滋养细胞在母胎界面免疫调节中的关键作用。系统分析了蜕膜免疫细胞与母-胎界面细胞因子对流产的影响,从流行病学角度揭示了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学本质,并将其与传统医学"滑胎"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生殖免疫学微观辨证分型体系,包括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过度型和复杂型三大类型;李教授详细剖析了复发性流产的多因素发病机制,介绍了RSA治疗的跟踪以及RSA治疗亟待改进的问题,为推进中西医结合在生殖免疫领域的深度融合指明了研究方向。
汤建平教授:妊娠期哺乳期风湿病患者抗风湿药物选择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汤建平教授首先介绍了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与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和常见疾病,随后重点针对妊娠期特殊用药安全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在免疫抑制剂与抗凝药方面,汤教授详细分析了八种相对安全的药物应用方案:糖皮质激素、羟氯喹、柳氮磺吡啶、硫锉嘌呤、环孢素、他克莫司、阿司匹林、静脉丙种球单白IVIG,同时明确列出临床上不宜使用的六种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来氟米特、沙利度胺、吗替麦考酚酯、雷公藤多苷。针对生物制剂与合成靶向药,汤教授全面梳理了TNF-ar融合蛋白、塞妥珠单抗、戈利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贝利尤单抗、阿那白滞素、利妥昔单抗、阿巴西普、托珠单抗、司库奇尤单抗、托法替尼11种妊娠使用情况。在非甾体抗炎药及其他药物方面,重点探讨了双氯芬酸、洛索索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的用药选择。汤教授通过表格清晰呈现了各类药物在母婴安全性方面的差异,从母婴风险小、母婴中高风险、允许选择使用、生物制剂的使用四大类别,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系统而实用的妊娠期自身免疫病用药决策框架。
韩乐天教授:精液常规及精子DNA碎片率报告的规范解读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韩乐天教授首先从精液的组成入手,重点讲解了精子总数和精液量两个主要的量化指标。在精液常规检测方面,韩教授详细规范了样本的收集标准、实验室处理流程、人员操作要点及报告解读方法。并通过多个典型精液报告案例,演示了临床判读技巧。针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精子DNA碎片率(DFI)检测,讲解了精子DFI意义,精子DFI内涵、精子DFI结果判读、精子DFI检测,精子DFI治疗。韩教授特别结合《中国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提出了精子DNA完整性检测结果的临床处理策略:针对高DFI患者,建议其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避免接触吸烟、酗酒、药物等生殖毒性物质和桑拿等过高热环境;服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的补充;如有感染进行抗感染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治疗,如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等。
万丽琴教授:孕期抗凝剂的合理选择与安全使用
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万丽琴教授围绕孕期抗凝治疗这一临床难点问题,从孕期抗凝治疗的原因、孕期血栓前状态的早期识别、孕期抗凝剂的合理选择、孕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使用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万教授从凝血-抗凝平衡的病理生理基础切入,深入分析了血血管、血小板、抗凝、纤溶四大关键因素,提出"健康即凝血与抗凝动态平衡"的核心观点。诊断策略方面,万教授从传统凝血四项到新血栓四项、从常规检测到血栓弹力图等整体评估、从单一指标到多参数联合分析、从简单到复杂、从经济到精准的临床决策路径展开详细讲解。针对孕期抗凝治疗,严格把握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的适应证,建立"剂量-监测-调整"的个体化方案,规范超说明书用药流程,警惕抗凝不足与过度抗凝的双重风险。孕期抗凝治疗需在"风险-获益"评估基础上,遵循"安全、有效、经济、规范"的用药原则,通过多学科协作和精细化管理,实现母胎安全的最大化。
朱玲教授:复发性流产中西医结合诊治——相关指南解读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玲教授围绕复发性流产的诊疗体系进行了全面阐述,从病因病机、诊断策略到治疗安全性三大维度展开深度解析。朱教授以中医"滑胎"为切入点,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复发流产的病因,详细讲解了生殖理论基础、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候及证候类型。治疗策略上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治疗,身心同治,提出孕前-孕后中西医全程管理模式,孕后保胎阶段采用中西医协同方案调节激素水平。最后朱教授总结指出,复发性流产病因错综复杂,临床需坚持"溯源求因,固本培元"原则,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治疗的叠加效应,通过"预培其损"的干预理念实现生殖健康维护,该体系为RSA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重要范式。
汪利群教授:阴道内镜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汪利群教授系统介绍了日间手术与阴道内镜技术的应用。首先汪教授阐述了日间手术的定义标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多样化开展模式及临床应用价值,并详细解读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了阴道内镜技术的突破性优势,该技术无需宫颈钳夹和扩宫,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检查舒适度,同时保持与传统宫腔镜相似的诊疗效果。详细阐述了宫腔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准入标准、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流程、操作经验、操作失败处理。通过丰富的手术视频演示,全面展示了阴道内镜技术在多种复杂病例中的应用及技术特点。汪教授强调,阴道内镜技术不仅提高了宫腔镜诊疗的便捷性和患者接受度,在熟练掌握后其临床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拓展,为妇科微创手术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王慧民教授:性激素六项检测报告单的全面解读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王慧民教授先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性激素的基础知识,重点剖析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雄激素的检测意义,以及如何检测性激素和注意事项。通过9个典型临床病例深入分析,展示了性激素检查的临床应用,特别澄清了临床中常见的误区。王教授总结指出,性激素无处不在地呵护着人类的健康,性激素平衡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女性的人生史就是雌孕激素的发展史。规范的内分泌检查不仅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更是疗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调整的重要参考,在妇科临床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田秦杰教授:PCOS相关高雄激素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田秦杰教授系统阐述了高雄激素血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临床管理策略。首先通过典型的多毛症临床表现切入,深入解析了卵巢内雄激素合成途径、性激素的转运以及女性体内雄激素的生理作用。田教授详细剖析了高雄激素血症的四大临床特征,并从卵巢性、肾上腺性、外周性与药源性的四类病因学角度系统分类和详细讲解。在治疗策略中,田教授强调病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治疗原则。
宋燕教授:ART胚胎移植后黄体支持及早期妊娠综合管理
赣州市人民医院宋燕教授结合临床典型病例从ART黄体支持的必要性、黄体支持方案、早孕期动态监测、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的诊治策略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ART胚胎移植后黄体支持策略及早期妊娠的综合管理方案。宋教授强调孕激素在早期妊娠建立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孕激素可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减少子宫收缩、促进母胎免疫耐受、抑制炎症反应可降低早期流产的发生。ART患者存在黄体功能不全,移植后合理的黄体支持对提高ART成功率,预防流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黄体支持方案除要结合ART方案,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追求标准化和个体化的黄体支持,以提高ART助孕结局与患者的诊疗体验。早期流产率给女性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巨大影响,除药物干预外,还应关注患者的环境、心理健康、生活方式。RIF的病因复杂,是ART助孕中的难题,从诊断到治疗,仍需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深入的探索。
崔园英教授:从“逆风翻盘”病例中再认识RSA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崔园英教授分享了一例复发性流产病例的诊疗经验,通过剖析该病例的诊治过程,对复发性流产的现存诊断标准及治疗争议提出新思考,对RSA有了再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崔教授指出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十分复杂,有半数患者找不到明确原因,有2次及2次以上的28周之前胚胎丢失需要进行全面筛查;理性分析异常检测指标与流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有争议的项目,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强调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在下一次妊娠前2-3个月给予干预;崔教授提出“促生育、保生育”的临床原则,不放弃每一个胚胎,同时注重医患沟通,对超说明书用药需严格履行知情同意;对于已明确病因的患者应给予针对性的有效治疗。
快捷导航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400 890 0021